亚马逊全球卖家峰会看似讲了一些框架,背后其实有大量的信息。跟每个人已有的信息发酵,就有不同的收获。从我的角度,分享一些比较重要的感触。
趋势
从行业来看,跨境电商依然是好的赛道。预计每年环比增速在8.6%,这个跑赢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GDP增速。我们处在一个上升的通道上。
从电商渗透率来看,2021年国内电商的渗透率是30%左右。我们主要做的美国、欧洲市场,电商渗透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。需要我们开始重点关注和逐步进入:日本、中东和拉美市场。
第三方卖家贡献亚马逊60%的业绩,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卖家。从亚马逊的数据来看,销售额增长了20%。这个是从总量来看,数据问题不大。但是,为什么卖家群体的感受不一样?
我的理解是两极分化严重。有些是增长停滞或是负增长,有些是高增长。2023年新进入的卖家并不多,招商经理都会主动问是否注册账号。所以,看似增长数据不错,但跟大部分卖家无关。
我们今年的增长较快,跑赢大盘。说明我们进入剪刀差的上位,未来的机会更大。掉队的部分,会陆续被剪掉。
从大趋势来看,亚马逊增长依然强劲,在物流、本地化、品牌、供应链等方面构建的能力很难撼动。我们要继续重点投入,构建我们在细分领域的生态位。当然,亚马逊高管不会在峰会这种场合讲挑战或是问题,看过去对形势有点误判。他们的战略误判概率比较低,我们跟随即可。
品牌打造
品牌打造是这次5大战略第一个讲的,说明亚马逊非常重视。这个可能呼应了近期的品牌滥用事情,需要各个卖家重视。
更重要的是给商户指了一条出路。面对低价竞争,亚马逊的策略是打造品牌,通过品牌溢价,跟商家一起维护头部地位。当然,亚马逊推品牌打造还有各种理由。
品牌策略看似随意,背后的判断逻辑是消费升级。就如当年淘宝推出天猫商城,阿里团队重点打造天猫商城。马云今年回归,谈阿里要重回淘宝。品牌打造没错,但属于小部分商家的游戏,绝大部分中小卖家很难做成。
亚马逊重点讲品牌打造,迎合了小部分在亚马逊平台沉淀很久的商户,以及吸引有品牌打造实力的团队进入。对我们公司来说,将继续推进品牌建设。我们的定位很明确,不一定成为被记住的品牌。但,消费者选择亚马逊购物,选择品类底下的品牌卖家,我们要成为前3个,甚至第1个。
驱动全球拓展
找了欧洲、日本、中东和澳大利亚的市场拓展负责人来分享。这几个市场,我们都有做过,但这次给我的感受不一样。
里面有分享到,欧洲市场的人口和规模比美国很大,消费力并不低。但是,我们为什么感受的不一样?我们欧洲的业绩占比在35%左右,业绩虽然持续增长,但在公司的业绩占比中有所下滑。我认为,最重要的是本地化。
之前之所以本地化这块感受不强烈,在于我们没有看到本地化的威力。今年我们开发了部分德国市场的产品,这两个月我明显看到这类产品的不俗表现。我们欧洲站运营团队,要开始立足欧洲市场,开发出真正符合本地市场的产品。我们针对开发德国,法国站的产品,也可以开发小市场中的头部产品。这类是巨大的机会。
过去开发北美产品,然后同步到欧洲的做法,动作要逐步减少。我们要改为特定市场,特定开发产品的策略。这种做法,预计会真正挖掘欧洲市场的潜力,我们的欧洲站运营才真正补足了产品开发短板。
日本市场、澳洲市场和中东市场也是。我们之前做过日本市场,从公司的产品库中选择产品上架,表现很一般。这些市场限于精力,现在还没去做,但增长都超快。我们未来要进入的做法,也是直接本地化开发产品进入。
优秀卖家特质
圆桌论坛里面,请了很多优秀卖家分享。每家优秀的公司,都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理解,我收获的几个词是:大胆创新、低成本试错、品牌打造和可复制的能力。亿邦郑总作为行业观察者,对战略也有很高的认识。他总结的是:能不能打赢、有没有利润和能不能形成可复制的能力。
2024年,我们要在产品创新上投入更多精力。关键在于我们什么看现有的产品,什么理解消费需求,还有很大空间。我们要用差异化,让自己在竞争中更好受一些。
每家优秀的企业,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我们羡慕这家优秀卖家,也羡慕上台领奖的卖家,但我们要更加清楚自己的战略选择,坚定走自己的路,推动我们的飞轮。
总结
1.虽然从平台数据来看,增长明显。但我们的判断是已经明显的两极分化。中小卖家/非专业卖家的未来机会渺茫。专业卖家会进入头部效应,也更有实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强化核心优势;
2.全球化驱动的背后是本地化。做好本地化,迎接全球化;
3.品牌是长期策略,不要过于迷恋品牌,也不能忽视品牌。我们持续投入品牌,是基于自己的经营逻辑的长期投入;
4.2024年在产品创新上,要投入更大精力。可能组建产品研发中心,或通过其他方式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