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our perspective

经纬视角

信息填写

资讯中心经纬视角

关于拍图/修图的几点思考

关于公司的产品拍图/修图,我发现我们在这块上要求越来越高,投入的时间也越来越多。如果更客观去评价拍图,我们给出自己的思考。
2022-03-02 210

关于公司的产品拍图/修图,我发现我们在这块上要求越来越高,投入的时间也越来越多。客观讲,与我们合作的张总,他在拍摄/修图方面的能力,在行业里面如果评不上顶级,至少也在总监级别。他跟我们磨合3年多了,提供的图片还要经常返稿,这是为什么?除了反思外部原因,我也在想是不是我们对拍图/修图的理解出了偏差。


我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短视频,有记者问莫言,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,为什么还这么低调。莫言的回答是他高调不起来,文学这东西,有的人觉得好,有的人觉得是垃圾。如果他是杨振宁,他也可以很高调。大家如果不服,也去宇宙中发现个什么定律试试。这个事给我的启发是,涉及价值判断的东西,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,众口难调。


拍图/修图也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,没有标准,更多在于交付对象的评价。我以前从事过翻译服务,售后花了大量时间。为什么呢?因为能给我们安排翻译的对接人,大多英语还可以,有时候还临时充当他们公司的翻译。我们交付的文件,最怕那种半懂不懂的客户,总会指指点点,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。从专业的翻译角度来看,有的建议未必好,或是可改可不改。


最后要满足客户,我们什么办?可改可不改的,大多时候只能妥协,也就是改到客户满意。这种妥协,客户可能觉得服务很好,但其实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。人总是会高估自己,低估他人,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。


因为从事过服务行业经历,我特别相信,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。除非确实不符合要求,我轻易不会给出自己的主观判断。我也不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是最好的,每个人对这个世界,对审美的理解都不一样,凭什么自己就是对的?


这种不相信自己,不是不自信,而是承认自己在某方面的短板,交给更适合的人做。


当然,如果我们否定自己的主观判断,那我们如何评判到底行不行?有什么标准吗?我认为有,但需要方法,以及理性思维。


用户如何看待产品图片

我们拍图/修图,最终都是展示给用户看。用户如何看待产品图片,需要我们去深究,而不是对手拍的如何。


我们的惯性思维是对手那样拍的,看过去挺好的,我们也要那么拍。这个帖子挺热销的,对应的图片拍摄值得参考。人类的天性,擅于总结自己认为好的和不足的,才更容易在漫长的进化中生存下来。这种天性本身没错,但总容易忽略真正的背后推手,也就是李善友讲的第一性原理。


客户如果看图片,其实很简单。你不要给我搞胡里花哨的东西,你能不能给我拍真实一点点?你拍图的费用能不能帮我省掉,产品给我优惠点。我买回来的产品,真人秀为什么差别那么大?感觉被骗,我要退款。


这也就解释了,为什么很多产品,其实图片拍的不咋地,客人也愿意购买,销量还不差。对于客户来说,这些图片已经足够让她作出购买决策。如果你细心观察,美国的本土卖家,她们在图片的制作上,比我们克制很多。


如果你访问宜家官网,你会觉得他们的产品图片做的很糟糕。基本就放1张白底图和尺寸图,场景图很少甚至没有。他们最有条件拍摄出很多真实场景图,为什么不去做呢?


对比中国卖家,我发现太多人把中国电商拍图/修图的风格,带到了全球。这种不加以理性思考后的推行,争相模仿,卷的不行。我们要回归理性,站在用户角度,提供必要的、有克制的图片,而不是照搬乱学。


哪些图片符合标准

如果放宽自我主观判断,我们对图片/修图就不再是要求,而是确认哪些图片符合标准。很多人学过《质量免费》这本书,里面讲了很经典的概念:质量管理是符合标准,而不是差不多就好。差不多就好,不只是工作态度,也包含主观判断。


那我们如何评判图片符合标准呢?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:你能具体说出这张图片明显不行吗?如果你是客户,你看到这张照片是觉得可以了,还是要看到更好的才愿意购买?很多人是感觉不行,觉得跟自己的想象不太一样。这种主观判断,会让拍图/修图人员非常凌乱,他需要迎合不同人的审美取向,慢慢也就失去了自我标准。


具体说出图片明显不行,主要包含:色差、情景搭配和拍摄角度。色差好理解,出现了属于低级错误。情景搭配,需要深刻洞察使用场景,观察哪些搭配明显不符合要求。比如风灯烛台,放到卧室摆在床头,明显就不合适。拍摄角度,主要是避免用户从其这个角度看,是否会出现理解偏差。


至于我们经常讲的氛围感,最难评判。我们对拍图需求的理解,有2大假设误区:1.认为大部分用户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,甚至是艺术家,他们能很清楚知道我们在拍图上用不用心;2.认为用户对图片会有审美疲劳,我们要经常更换场景或拍摄道具。其实,有审美疲劳的只是我们自己,对于用户来说,他们访问我们的页面非常有限,何来审美疲劳?


那符合标准,具体如何做呢?建议给图片打分。如果遇到不确定的图片,随机找3个人,按10分制让对方打分。如果平均超过8分,说明这张图符合标准。我们不需要10分,这种无止境的追求,也不应该放在产品拍图上。


品牌塑造

我们讲有仪式感的东西,通常繁文缛节,是一个系统努力后呈现的结果。图片对品牌塑造,属于视觉营销。这种营销,并非单一图片或视频可以承载,而是需要整体塑造。说白了,更强调整体风格、视觉的统一。


比如同个店铺的A+页面,如果用多种模板,你会觉得很乱。但如果你用同一个模板,所有产品的A+页面排版格式,字体,品牌显示位置都比较统一,你会觉得比较专业。为什么?这是因为你接受的信息在不断被强化。你看一遍没感觉,看十遍信息就被强化。人们喜欢给自己的观察,加以合理的解释。


所以,品牌塑造更强调统一调性。我们基于每张图片的创造,看似局部最优,堆出的整体效果却可能乱糟糟,局部最优要让位给整体最优。


而我们现有的修图要求模式,恰恰是基于每款产品页面的优化,而不是提出总体的规划。我们的拍图,常常融入太多场景,恰是品牌塑造所忌讳的。


总结

1.对于拍图/修图,用户如何看这个事情,才是我们的出发点。我们需要理性、克制地看待,而不盲目追求;

2.我们需要用标准管理我们的期望值,减少对主观判断的依赖;

3.任何服务都是有成本的。无止境追求高标准,我们承担不起,合作方也受累。我们更倾向找低级错误,追求80分的标准,更多相信专业人士。